
《心脏骤停?新药研发生死劫!权威指南重磅来袭》
姑苏春日: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估迎来“新声”
三月,江南水乡苏州已是绿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时节。在医药领域,尤其是在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估方面,也迎来了一股蓬勃的“新声”。伴随着春天的气息,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正在孕育和发展,预示着中国医药创新将迎来更安全、更可靠的未来。 权威专著中文版启动:架起国际接轨的桥梁
在3月18日于苏州召开的“中国(苏州)创新药物医学大会暨2025CMAC年会”上,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心血管安全评估领域的权威著作《Cardiovascular Safety in Drug Development and Therapeutic Use: New Methodologies and Evolving Regulatory 》中文版翻译工作正式启动。
CMAC与太美智研联合发起,权威出版社支持
此次翻译项目由CMAC(中国药物警戒大会)与太美智研医药联合发起,并获得了原著出版社的官方授权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中文版将被命名为《心血管安全:药物研发和治疗的新方法与监管新趋势》,旨在为国内医药行业提供一部高质量、专业化的译著,为中国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实战指南。
专家解读:新书恰逢其时,助力创新药研发
中国药科大学原副校长陆涛教授担任该书的主审人,他在讲话中强调,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估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生死攸关”环节。尤其是在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评估的科学性和合规性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陆涛教授表示:“这本书的引进可谓恰逢其时,期待它能够尽快与国内医药从业者见面,为中国创新药的研发贡献一份力量。” 提升行业认知:聚焦药物心血管安全性评估
太美智研医药独立评估部负责人祁晓梅在发言中指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在去年发布了关于QTc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这使得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估再次成为整个医药行业关注的焦点。
CDE指导原则发布,行业迎来新挑战
随着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如何提升国内医药从业者对于药物心血管安全性的认知和评估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CMAC与太美智研决定携手合作,共同翻译这本行业内的权威专著。
专家推荐,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并重
祁晓梅特别提到,本次翻译的书籍得到了美国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心血管和肾脏产品部门主任Norman Stockbridge教授的倾力推荐,这充分说明了该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该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药物研发中心血管安全评估的最新方法和监管动态,从基础生物生理学到临床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多个关键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中文版的推出,无疑将有助于国内医药从业者更好地应对知识更新的挑战。 专业团队保障:汇聚高校与业界精英
为了确保翻译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本次翻译组的成员由来自知名高校和医药企业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他们的研究方向涵盖了生理学、生物统计与定量科学、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与运营、医学与监管科学、药物警戒等多个领域,不仅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他们的加入,为高质量地完成翻译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 联盟升级:构建临床终点评估合作平台
在新书翻译启动的同时,原CMAC旗下的“心脏安全产业联盟”也正式更名为“临床终点评估联盟”。
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提高评估水平
更名后的联盟旨在进一步整合资源,共享信息,从而提高临床终点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最终确保药物研发的成功和患者的最大获益。
多方合作,推动行业发展
联盟将致力于建立一个多学科、跨行业的合作平台,汇聚临床终点评估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监管机构、独立评估委员会以及医药企业,共同推动中国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展望未来:推动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心血管安全:药物研发和治疗的新方法与监管新趋势》中文版的翻译工作已经正式拉开帷幕。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能够为国内医药从业者提供一本专业、实用的心血管安全评估指南,为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